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弱點和缺陷。在求職時,這些弱點和缺陷就會轉化成我們的劣勢,給求職帶來阻礙。盡管如此,帶著劣勢求職并非意味著失敗,只要善于另辟蹊徑,用長處彌補短處,求職就能突破重圍;關鍵看你有沒有勇氣、頭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歷劣勢——用自信彌補
某廣告公司招收兩名廣告設計師,優厚的待遇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應聘。在招考面試前的半個小時里,應聘者全部坐在接待室里,為兩個名額而惴惴不安。總經理與人事部長此時正通過閉路電視觀察著他們,其中一位面帶微笑、神態自信的女大學生引起了他倆的注意,一調她的求職登記表,發現她沒有廣告設計的相關文憑,從事廣告設計的經歷也不長;即使這樣,她的自信不由得讓總經理忽略了她的學歷,開始關注她的作品。面試時,姑娘毫不怯場面帶微笑,加上作品獨特的創意展示了她的才華,最終,她成為兩名幸運兒中的一名。
我們不難看出:是微笑使總經理和人事部長注意了她,是微笑使她在面試中有別于其他對手,還是微笑使總經理對她產生了信任感。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比有學歷者差,那么,亮出你的微笑來。
健康劣勢——用特長彌補
同學建軍在一次打藍球時不幸右眼失明,建軍很苦惱,為今后的就業憂心忡忡。同學們也很著急,紛紛為他出謀劃策。大家發現建軍的嗅覺特別靈敏,平時人們都戲稱他為“狗鼻子”,就啟發他如何發揮這一特長;建軍也感覺有“戲”,還專門跑到駐地公安局的警犬基地請教如何提高人的嗅覺的靈敏度等技術問題。去年,在一次同學聯歡會上,神采奕奕的建軍已是一家香料廠的部門主管了,擔負著全廠出口香料的質量檢測把關,月薪5、6千元。
什么劣勢都容易彌補,惟獨軀體的殘疾讓人感到無力回天。但世事無絕對,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可能同時為你打開了一扇窗。只要能及時挖掘自己其他方面的優勢,并將這些優勢轉化成生產力,天塹也能變通途。
專業劣勢——用技能彌補
某大學歷史系畢業生小劉,個子只有1.65米,很不起眼;兩加上所學專業是冷門,使他多次試圖打入上海、深圳的大企業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然而,小劉沒有氣餒,在一次參加某外資企業的面試淘汰后(因個矮、專業不對口),小劉絞盡腦汁,通過老鄉的引見,直接找到中方老板;中方老板被他流暢的英語所折服,最終拍板要了他。還有一位大學生是學地理的,一次去應聘某日本商行的高級主管,50多人只錄取1人,而前去應聘的大多是研究生。在應聘過程中,秘書小姐說電腦壞了,老板急需的資料查不出來,老板于是環視一下前來參加面試的人,意思是說誰會修,這位大學生自信地站了起來,十幾分鐘后,電腦恢復了正常,老板很是滿意,當場錄用了他。
冷門專業的學生經常感嘆前途渺茫,其實不妨在本專業之外再掌握一些實用性強的輔助性技能,說不定在關鍵時刻就能派上用場。
性別劣勢——用勇氣彌補
一房地產公司招聘總經理助理,特別注明只要男性。一女大學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向招聘人員發炮:此乃性別歧視,并力陳人為地預設一些似是而非的條件,于選拔優秀人材毫無益處。最后,總經理出來也被她說服,這名女大學生得到了這個職位。
性別歧視的現象在人才市場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是忍氣吞聲繞道走,還是大膽上前據理力爭?這個例子說明,正當的權益應大膽捍衛,畢竟理虧的并不是你;說不定,對方還會因欽佩你的勇氣而改變錯誤的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