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記者從全市就業工作會上獲悉,面對經濟新常態,今年昆明市將統籌推進城鄉創業帶動就業,年內將創建4個大學生創業園,建成至少20個農業創業示范村。
往年春節不到,便有很多沿海地區制造業企業主動聯系招工,年初五左右,南壩勞動力市場便會上演“搶人大戰”。“今年至今,沒有一家沿海的企業來推介招工。”市勞動就業服務局負責人表示,沿海一些制造業較發達的地區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給昆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這兩大群體就業創業工作,在創業扶持、技能提升、就業援助、信息服務四項措施上尋求突破。其中,統籌推進城鄉創業帶動就業將是全市就業工作重點和亮點。通過營造創業環境,把政府扶持與市場培育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要發揮市場作用培育新的創業主體。
今年昆明市將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發揮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計劃創建市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園4個,至少建成20個農業創業示范村,讓創業成為帶動農民就業的新增長點。同時,將探索組建昆明市創業服務專家團,健全創業后續扶持制度,細化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措施,舉辦創業創新大賽活動,培育創客文化。建立能適應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培育以大學生為重點的青年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帶動并擴大就業。加大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的政策扶持,在工商注冊登記、房租等方面予以優惠。通過培育建立天使投資、互聯網眾籌等投融資機制,完善創業投融資政策,激發投融資活力。
在技能提升方面,昆明將全年完成3.42萬人技能培訓,其中,中高端培訓0.8萬人。建立培訓資金直補企業機制,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通過進一步探索遠程監控、QQ、微信等互動方式及第三方培訓監管模式,對培訓資金使用、項目實施進行對外公示、全方位監督,確保培訓質量和資金安全。
市就業局還將對現有的南壩人力資源市場進行改造升級,建立市場招聘信息直通到村的實時共享機制,把南壩人力資源市場打造成西南地區服務農民工的“一顆璀璨明珠”。加快推動就業信息全國聯網工作,尤其是村、社區一級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就業供需調查及信息發布制度,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據悉,2015年全市就業工作主要核心指標為:提供有效就業崗位10萬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9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開發公益性崗位6200個;全市“貸免扶補”扶持創業4608人;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及小企業貸款扶持創業人數6900人,扶持勞動密集型小企業30戶;培育800戶 “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培訓農民15萬人次,轉移就業12萬人。
成為創業示范村有硬指標
創建農業創業示范村是昆明市將創業促就業工作向農村延伸,創業政策向農村傾斜,提高農民就業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創業示范村創建有組織領導體系、村委會成員帶頭作用、農戶創業業績、“一村一品”活動成效、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等5項考核體系。其中,申報創業村需創業戶要達到全村農戶數的30%,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的創業戶占全村創業總戶數的50%以上,全村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縣(區)平均水平,示范村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率不低于90%等條件。
成為農業創業示范村可享受放寬市場準入、加大信貸支持、強化職業培訓、提供用地支持、享受稅費減免、給予吸納就業補貼、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加強創業后續服務、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等政策支持。
從2013年開始至今,昆明市已成功建成45個創業示范村。這些“農業創業示范村”中,有開展“一村一品”的石林縣阿著底村,有走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道路的晉寧縣下方古村,有由村干部帶頭創業的東川區拖布卡新街村委會,發展特色農業的團結街道辦事處龍潭社區……這些村充分發揮了農業創業示范作用,為農民打造了創業就業平臺,掀起了農村創業就業熱潮。
至2017年,全市將累計建成100個創業示范村,實現示范村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本縣(區)農民人均純收入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