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跳槽高峰 解除勞動合同程序要規范
|
發表時間:2014/12/22 瀏覽 1928 次 |
近日,無錫市(縣)區兩級10家仲裁院,100余位專兼職仲裁員代表共聚市人力資源市場,解析勞動爭議案例。年末是跳槽高峰,解除勞動合同后,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獲取成為眾多職場人士關注的焦點。記者從活動中獲悉,即使理由充分,只要程序不合法,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就會面臨支付賠償金的風險。 司機小衛供職于一家物流公司,赴港購物期間因違反限購奶粉規定被香港有關部門扣留,請假未果。一個月后,公司按《員工手冊》規定,以曠工達到一定天數為由解除跟小衛的勞動合同。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該物流公司未通知工會即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小衛就有權提出賠償。 很多勞動糾紛產生于溝通不暢。人社局調解仲裁處處長錢煒建議,用人單位在確定薪酬分配制度、解除勞動合同前,應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表決或與勞動者商談等民主方式讓勞動者參與管理,這樣很多糾紛就可提前化解。據了解,勞動報酬,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工傷、待遇類糾紛占據我市勞動仲裁案件排行榜前三。 |
|